dnf绝望之塔通关奖章(35岁突然失业)
资讯
2024-09-29
335
1. dnf绝望之塔通关奖章,35岁突然失业?
35岁—50岁这个年龄段是最容易焦虑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一点都不轻松。特别是这两年,外贸外贸不好,旅游业,代购、实体店,好像一切以前好做的工作和生意突然间都熄火,就连股市也不好,让80年代后的人一脸茫然。钱不好赚,但是每天躺着都要花钱的感觉真心不好。
这样花钱的年代,这样难生存的环境,35岁突然失业,欠一身债的,绝对不仅仅兄弟你一个,而是一个大大的群体。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今日头条里的基层小科,他欠债90万,除了正常上班外,他的兼职是今日头条,每天雷打不动的5条回答,每条回答1000多个字以上,平均每天可以赚150左右。
还有一个今日头条的小叮当要上岸,91年的她欠债30万,她每天打四份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了班兼职做外卖,每天坚持在今日头条里更新视频。你可以去看看她的视屏,看完她的视屏,你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有动力,慢慢地你会走出很丧的状态。
虽然说现在很难在一些公司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随着潮流的发展,衍生出一批新的岗位,比如拍视频、写文章、小区导购员、外卖、快递、钟点工......。只要你够勤快够努力够坚持,那么你完全可以不用焦虑和迷茫。
你35岁是赚钱的黄金时间,与其在哪里整天挠干脑袋思考怎么度过这段时间,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干起来。一点点的开始,只要肯迈出脚步,前面的路是很宽敞明亮的,祝你好运!
我是潮流小星,喜欢我的人记得关注我哦!
2. 绝望之塔通关奖章怎么得?
1.
在dnf这款游戏中,绝望之塔通关奖章的获得方法是通关绝望之塔100层。
2.
绝望之塔一共有100层,位于亡者峡谷,玩家每天可以挑战一次,挑战成功则次日挑战下一层,挑战失败则次日继续挑战该层。
3.
当玩家通关第100层时,就可以获得绝望之塔通关奖章。
3. 前苏联时期有多少未解之谜?
导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СССР)简称苏联,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5日解体。前苏联解体后,历史学家仍有太多的问题要研究和探讨。
迪亚特洛夫事件1959年2月份,前苏联有10名登山爱好者在探险过程中发生未知事故,最终造成9人死亡。他们发生事故所在的山脉在当地被称为“死亡之山”,因为该探险队的队长名字叫迪亚特洛夫,所以这个事件被又称为“迪亚特洛夫事件”。
10名登山爱好者在队长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计划要完成一个20多天的登山探险,他们最终目标是Otorten山,那是一座非常危险的山。行程中,队员尤丁因为生病,中途回家了,剩下的9名队员继续前进。
这位中途退出的队员已经回来十多天了,探险队里的成员都没有给他发电报,当时他以为队员们完成探险都解散回家了。后来有队员家属开始寻找他们的时候,这时尤丁才感觉到,自己的伙伴可能有危险!
经过搜救队的寻找,在霍拉特夏福尔山的山坡上找到了探险队的帐篷,当时帐篷上有被利器割开的痕迹,而且手法是从里面割开的。帐篷外面有八九个人的脚印,搜救队沿着线索最终找到了他们,可惜已经全部遇险!
这9名遇险队员被发现时的情景非常诡异:
在一棵大雪杉树下面发现两具遗体,身体赤裸只穿内裤,树下还有篝火烧过的痕迹;
距离大雪杉树几百米的地方陆续发现三具遗体,排成一条直线朝帐篷方向倒下;
以上五人经过鉴定是“低温致死”,也就是冻死的。搜救行动持续了一个月后,再次发现另外四名探险队员的遗体,这四名队员身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其中一名女队员的舌头和眼球缺失,他们的衣服上都检测出大量的放射线残留。这个发现让整个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最初发现的五具遗体是冻死的,这个似乎没有什么悬念,雪山上最容易出现的风险就是低温,一旦食物吃完后得不到补充,在寒冷的环境下,人的体温调节就会失灵。冻死的人很多会脱去自己的衣服,因为这时候身体对温度的感觉已经乱了。但是另外四具遗体就让人猜不透了。
他们的伤怎么来的?女队员的舌头和眼球去哪里了?他们衣服上怎么会有放射性物质?
关于这个事件,曾经有人猜想是由于前苏联进行核试验导致,但实际上如果那个地区发生核爆,这9名队员根本没有时间离开帐篷并且四处奔散。而且搜救队是在他们遇险后不久进入该地区,当时地上的脚印还在,如果有核爆发生肯定会留下大范围的痕迹。
很遗憾的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关于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的一份拷贝被再次发现。然而,在这份拷贝中,尸检报告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我并不打算给迪亚特洛夫事件强加一个解释,也不想用任何简单的原因来解释这起悲剧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野兽袭击、雪崩还是人为谋杀,都根本无法解释在这起事件中的那些不寻常之处。而UFO、灵异现象和军方秘密试验等等的假说,又彻底缺乏令人信服的基本条件。
所以,就让这个事件,继续成为一个谜团被我们传承下去吧。
金星古城遗址前苏联一艘无人太空船在那里拍下了一组惊人的照片显示,大约2万个城市曾建立在星球上。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面,但都是倒塌的状态。根据分析,这是一些城市遗迹。 金星表面的环境很差,温度在500C以上,狂风吹袭,经常下硫酸雨,足可把建筑物和生物毁灭。
前苏联恐怖睡眠实验(该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小心观看或停止观看)前苏联(俄罗斯)流传以下这个都市传说:在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进行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可怕实验。有一天,一班苏联科学家突发奇想,想测试如果一个人连续30天都不睡觉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来?
他们开始从监牢招募试验者,用无条件释放作为诱饵,承诺他们只要连续不眠不休30天便可以出狱。最终,他们成功招募了六名政治犯。实验开始前,那些科学家把那6名实验者放置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密室。里头有充足食水、干粮、厕所和书本等。由于那时候还没有闭路电视,所以一切观察都是只经由麦克风进行。实验者所有的对话和活动都会被记录。另外,为了确保实验者不会睡觉,那些科学家在通风系统中偷偷加入了兴奋剂,弄成神经气体,让他们保持亢奋状态。
开始头5天,一切事情都安然无恙。五名实验者能够完全不睡眠,把时间都花在看书,闲聊、玩扑克等。他们普遍对实验抱持乐观的态度,并对自己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狱感到兴奋。但需要附带一提,有研究员指出由第4天开始,实验者之间闲聊的话题变得愈来愈悲伤和愤怒,谈话内容不断围绕住战争的惨状、对世界的不满,过往的创伤,人生的无奈等等。
第6 天,实验者开始抱怨整次实验,并投诉他们开始有妄想、幻觉等症状。实验者之间不再有任何交谈,取而代之,他们聚集在麦克风,无目的地喃喃自语。对于眼前奇怪的状况,研究人员猜疑是不是和过量的神经气体有关。
第9天,其中一名实验者开始精神崩溃。他不断在密室内来回奔跑,边跑边发出撕肝裂胆的尖叫。就这样子跑了足足3个小时,直到声带裂开,无能力再发出尖叫,变成吱吱喘气声为止。研究员认为他的声带已经不能再复元了。但让研究员奇怪的是,其他实验者对于同伴失常的行为并没有给予任何反应。有两个仍然死抓住麦克风不放,继续用未知的语言低喃着。另外三个刚把书柜推翻,把书本一页一页撕开,再用来揉搓脸孔。不久,其一个抓住麦克风的实验者也陷入精神崩溃,放声尖叫出来。
这种诡异的状况不知道维持了多久。突然,仿佛有外力介入,密室变得一片死寂,所有尖叫声和呻吟声都被硬生生打断下来。这种不祥的静默维持了1 天、2天、3天,4天……直到第14天,研究员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害怕那些实验者是不是全都死去。他们奇怪为什么五个人可以连续5天一点声音也没有?但根据氧容量机的读数,明明说里头的人正进行极度剧烈的运动! 愈来愈多科学家和军方高层到达实验室观察实验,他们都被实验者奇怪的行为所吸引。
终于,他们按捺不住,决定打破原先订下的”不和实验者交流”的规条,打开对讲机,宣布:”技术人员会将会进入实验室进行麦克风测试。所有实验者必须远离出口并趴在地上。违例者被会即时枪毙。如果所有人服从的话,我们会即时释放其中一名实验者。”他们静静地等待回覆,期望他们刚才的宣布可以在密室引来强烈的回响。但是,一把冷淡得可怕的声音却打破了他们的幻想﹕”我们不需要自由了。”
那种冷峻的语调吓倒了在场所有的军人和研究员。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他们决定在第15天的晚上打开监房,进去一看究竟。到了第15天的晚上,当研究员把房间内的神经气体关掉,换上新鲜空气时,仿佛唤醒沉睡中的恶魔,尖叫声、哀号声、哭泣声立即由麦克风传出。他们苦苦哀求着,就好像患有重毒瘾的瘾君子般,希望那些科学家不要关掉气体。那些门外的士兵没有理会他们,飞快地进入密室,期望用最短的时间回收实验者。
当士兵进入时,更多的尖叫声由房间发出,当中有不少是来自实验者,但更多更凄惨的尖叫声却是由士兵们发出来。房间内的污秽呕心的程度已经不能单纯用文字描写。 6名实验者中有1名已经确定死亡,至于其余5名……则不能确定是否称得上”活着”。细小的房间在短短15天内变成人间地狱。死去的实验者肚破肠流地躺在房间中央。厕所的水喉开着,水源源不绝地流入房间,和死者的血肉混合,形成一个足足4尺深的血池。当士兵探前看是什么东西阻塞了排水口,却发现是死者腐烂的大腿和胸肌,它们看起来仿佛只是食剩的过期鸡肉般。
至于另外五个实验者,他们各自倒卧在房间的角落,像解剖课中的白老鼠,胸腔被强行撕开。除了心脏和肺外,胃部、大肠、回肠、肝脏、肾脏通通被挖了出来,像病态艺术品般有条不紊地展露在空气之中。因为血管依然连接着器官,你仍然可以清晰地看见肺叶缓慢的起伏,心脏的跳动和食物在肠部的蠕动。在后来的测试中,发现消化道里食物全都是实验者自身的血肉。
另外,实验者的手部和腿部肌肉都被撕得皮开肉裂。跳动的肌肉和灰白的骨骼一一暴露在空气之中。根据在场医生指出,那些伤口都是由实验者亲手一下一下撕下来,因为他们指甲间藏匿的尽是自己的血和肉。纵使大部份在场的俄兵都是特种部队出身,但面对眼前地狱般的情境,他们吓得像小孩子般争先恐后地跑出来。他们拒绝回到实验室进行任务,并提议重新排放神经气体,让”它们”再次沉睡。但当长官作出强硬命令时,他们唯有再次回到房间。
出乎意料地,那些实验体获得惊人的怪力。士兵需要数小时大战、死掉了2名特种士兵才勉强把实验体收回。据说,有一名士兵被一个实验体硬生生扯出喉咙,另一名则被利牙撕破大腿的动脉,失血过多而死亡。另外有5名士兵在完成任务后,难以承受当日的惊恐而自杀。
在挣扎过程中,有一个实验体的脾脏破裂,大量鲜血喷出。医护人员、士兵尝试按着他们,企图为他们注射镇定剂。其中一名医护人员成功把注射器插进实验体的手臂,注入正常份量十倍的镇定剂。当他们以为松口气时,那名实验体却无视镇定剂带来的影响,像只发狂的公牛般,一拳打碎了那名医护人员的肋骨和胳膊。其他士兵立刻一窝蜂把他按在地上,过程中大量鲜血依然像血泉般喷到士兵的身上。即使他的动脉已经再没有血液可以喷出,那名实验体仍然孔武有力,胸腔里的心脏强而有力地跳到。他努力挣扎,被按住的手脚在空气中乱抓蹬,口中不停地叫喊着:”多些,给我一些血”3分钟之后,他的声音愈来愈薄弱,最终死去。
其余4名实验体被送到医院接受隔离治疗。还有声带的三个在运送过程中依然不停哀求着,希望有人能给他们一些兴奋剂。
到达医院后,伤得最严重的实验体被立即送到手术室。医护人员企图把那些外露的器官塞入胸腔内时,发现他的身体对镇定剂已经完全免疫,手术根本无法进行。更加害怕的是,只要一为他泵入麻醉气体,他便会勃然大怒,几乎要把绑在他手臂上4尺阔的皮带都撕开。最后,医护人员决定一次过为他泵入远超出正常份量的麻醉气体。不一会儿,他闭上眼帘,心跳愈来愈慢。数分钟,他便死去。当法医为他验尸时,发现他血液的氧含量为正常人的3倍。更加诡异的是,他有9条骨被压爆,而压爆的原因是自己的肌肉太过强劲。
第二名接受手术是那个声带受损的实验体。因为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所以当医护人员尝试为他泵入麻醉气体时,他只能大力摇头。鉴于之前的经验,其中一位医护人员提议整个手术不用任何麻醉剂,纵使听起来非常疯狂,但其他医生都无奈地接受,而且那个实验体听到后,非常高兴地点头。接下来整整6个小时,他们更换了实验体变异的器官和修复受伤的皮肤。过程中,半点麻醉气体也没有用,但实验体没有呼喊半句,或半点痛苦的表情也没有。甚至有护士说,每当她和实验体对上视线时,都可以看到他的嘴角暴露的肌肉微微卷曲,向她挤上一抹猥琐的笑容。
当手术完成时,所有医护人员都松一口气。但此时,实验体却努力挣扎,尝试说话。医生们以为他将要说出什么惊人的秘密,便赶紧递上纸和笔。谁料到,实验体所写的短讯,内容简短而令人心寒,”继续切吧:) (Keep Cutting) ”。
既然没有麻醉剂会使得手术更加顺畅,那么其他两名实验体都如法炮制。纵使在手术过程中,他们尝试偷偷注入麻醉剂,但发现那些实验体会歇斯底里地狞笑起来,反而有碍手术进行。而且,他们的身体很快就消化了所有麻醉剂,并立即企图逃走。
当他们三个都手术完成后,被带到隔离病房。研究员和军人施展浑身解数,希望知道究竟实验途中发生什么事来。为什么你们要自残?为什么你们要扯出自己的内脏?为什么他们非要兴奋剂不可?面对种种问题,他们只有一个答覆”我一定要保持清醒”。
对于如何处理那些实验体,研究人员和军人看法未能一致。那些研究人员对于实验结果非常愤怒,认为实验已经失败,他们必须把那些怪物杀死。但军方的高层,一名前情报人员,从他们身上看到机遇,并想看看如果把他们带回密室,会发生什么事来? 纵使所有研究人员极力反对,但在枪杆子下最终都屈服。
当3个实验体听到可以回到密室,他们高兴得停止挣扎和叫喊了。在准备把他们放回密室的过程中,他们3个被监禁在一间病房并接驳住EEG Monitor(脑电波监测器)。明显地,因为不明原因,他们3个都极力地让自己保持清醒。其中一个不断大声哼唱。哑子则在床上不断扭动,左右左右地伸展被皮带捆绑了的小腿,总之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最后一个则坚持不让自己的头放到枕头,眼睛不停眨动。
那个不让头放下来的实验体是第一个出现脑波异常。纵使大部份时间,他的脑波都呈正常的波浪形,但有时候会突然变成直线,持续数十秒后,又再回复正常。就好像他不断死亡,之后又复活过来。当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留意脑电波读数时,其中一名闷得发慌的护士刚好抬起头,看到那名实验体终于抵受不住睡魔的呼唤,闭上眼睛,砰一声躺在枕头上。就在那一刻,他的脑波立刻转成深层睡眠。再下一刻,脑波变成水平的直线,心脏都同时停止跳动。
旁边剩余的实验者吓得失控地尖叫,哭喊着要立即注射兴奋剂。此时,他的脑电波开始和刚死去的实验体一样,变得一时正常一时平坦。那名军方高层见状不妙,便命令立即把剩下来的实验体送回密室,并指着刚才反对他的3名研究员,要他们都被锁在那儿。其中一名研究员危急之下,拔出藏在腰间的手枪,迅速地朝军官的眉心射了两枪。再立即转身向那个哑巴实验体连开两枪,血红的脑浆应声四溅洒出,为白色的墙壁染上绯红。
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得呆若木鸡。那名男子不敢怠慢,把枪指着最后的实验体。 ”你他妈的究竟是什么来?”他声嘶力竭地问,”我一定要知道”。那剩下来的实验体笑了,一抹邪恶得可以让人永世难忘的狞笑。
”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忘掉了我?”它的语气好温柔,温柔得像大人听到无知的小孩说错话的语气”我们就是你,你就是我们。我们是你埋藏在心里最深处的疯狂,是你潜藏的兽性。我们每一刻,每一秒都希望获得自由。我们每晚都躲藏在你的床下,希望可以得到重视。当你魂归天国时,我们则和你一样变得永远沉默,不能再跟着你。”
那名研究员沉默半晌,果断地扣下板机,子弹快速穿过实验体的头颅。脑波显示器快速跳动了一下之后,回归平伏。那个实验体临断气前最后一句是”差…不多…自由…”
总结:世界未解之谜还有好多,每一个都令人匪夷所思,甚至于无法用科学解释,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得到答案。
4. 邱印林涉嫌犯罪吗?
毫无疑问,邱印林涉嫌犯罪!如果是在古代,他或许会凌迟处死。要负刑责也只有监外执行了,他已经77岁了。
这里涉及不止邱印林一个人,各科任老师知道吗?教育局知道吗?派出所知道吗?
很明显,有一条利益链,主犯为邱印林,其他均为从犯。
邱印林是优秀班主任、市十佳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荣誉后面,又有多少人失察?涉及面太大了。
尽管邱印林在教学上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他德才不兼备,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真是可悲、可怜、可恨、可耻!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好遮百丑!因为邱印林教学了得,学校、教育局自然对他网开一面。类似邱印林的情况,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一切为升学让路。
成绩上去了,万事好说!师德算老几?
@英雄拒绝黄昏 也教过几届毕业班。校长整天和你唠叨的就是保证升学率,其他吗,校长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邱印林教的是重点班,学校吃粥吃饭就靠他,邱印林自然成了学校的宠儿。他之所以敢胆大包天,学校、教育局都脱离不了责任。
对邱印林有两种判法,一是上道德法庭,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二是司法审判。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邱印林现在活着比死还难受,活该!
5. 民国大学如何招生?
民初教育主管部门对如何招生及采取何种方式招生等并无明确规定,大学院校则常面临连合格的中学生都不易得的窘境,科学而严密的考核并不合时,本、预科招生更重学历文凭而非选拔考试。民国元年颁布的《大学令》和《大学规程》等要求各院校本科生入学资格“须在预科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预科生“须有中学毕业证书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只有当中学毕业生超过定额时,才“应行竞争试验”。
随着教育发展和合格生源的增加,“竞争性试验”逐步成为各院校的主要招生方式。1917年教育部新规明确要求大学预科招生时,除“须在中学校毕业或经中学毕业同等学历试验,得有及格证书”外,还必须在入学时“受选拔试验”,这可看成民国大学招生考试的制度起点。1924年教育部颁布《国立大学校条例》,在要求各大学取消预科的同时,规定“国立大学录取学生,以其入学试验之成绩定之”。对于私立院校和教会院校,教育部要求学校应规定学生“入学资格、修业年限”等条件并需报教育总长认可。1933年教育部进一步将“学生入学资格合格,在校成绩良好”作为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注册立案的条件,敦促他们重视学生考试。1940年,教育部禁止私立大学及教会大学继续招收同等学力学生,同时“得派员监视”其新生入学试验。事实上,在此之前,私立大学已较普遍地采取考试方式来招收学生。因此“现实的招生”“大体都用考试”,“民国青年们如果想要在教育的金字塔中不断前进,所依靠的只有‘一年一度的考试’”。
当然,考试之外,民国院校也确实有其他学生选拔方法,比较重要和涉及范围较广的主要是“认可中学”制度和保送制度。是否招收同等学历考生也是民国大学招生中不断争论的问题,但同等学历讨论的是投考者出身或资格问题,并不涉及考试形式替换的问题,因此本文暂不对此作讨论。所谓“认可中学”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开始推行的一项招生制度。当时美国大学同样面临合格中学生紧缺、生源紧张的问题,为此有些大学开始对本地中学进行考察,符合条件的便与之建立“认可关系”。从“认可中学”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经过考试直接进入大学。1870年密歇根大学在所有州立大学中率先实施了一套程序,该校教授们根据此程序有系统地考察全州中学,任何一所通过考核的中学,都能获得大学颁发的证书,其毕业生则可保送进入密歇根大学。随着密歇根大学的尝试成功,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做法已经在全美高校得到推广。中国的教会大学多为美国人创办,这一制度也随之被引入,成为教会大学在考试之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任职教育部高教司科长的黄龙先认为,“美国大学入学方式有三,一为各大学个别举行入学考试,二为大学合组入学考试委员会,共同考试,三为认可之中学保送入学”;而“我国大学所采入学考试办法,就是美国的第一种方式,由各校个别举行入学考试”;“第三种方式教会大学多数是采用的”。认可中学”制度赋予少数中学以特权,使其毕业生能够绕开考试升入大学,必然会对生源构成产生影响。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以及苏州东吴大学,南京金陵大学等,皆有自己的“认可中学”。圣约翰大学曾将上海的圣约翰青年会中学和民立中学以及扬州美汉中学、安庆圣保罗中学、宁波斐迪中学和泉州培元中学等定为“认可中学”。沪江大学曾允许苏州晏成、杭州惠兰、宁波浸会、上海清心(美国北长老会)以及监理会等17所男校和4所女校毕业生,只要有中学推荐书和毕业文凭,可不必考试而入学,其他中学毕业生必须考试合格才可录取。其他部分公、私立大学也有类似“认可中学”制度。如南开大学有“承认中学”的规定;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曾允许本校附中毕业生直升入学;同济大学规定本校附属高中、德文补习科毕业生可直升大学,其他高中毕业生需要考试及格后才能录取。
教会大学的“认可中学”通常都是同一系统的教会学校,国立或私立大学的“认可中学”通常是自己的附属学校。
统一招生时期,教育部还推行过“保送制度”。1938年教育部在推行国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时规定,“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保送会考成绩优秀学生,以高中会考及格学生前列15%为限,国立各中学保送毕业生,以毕业成绩列甲等(总平均分数在80分以上)者为限”。由于保送制度容易滋生流弊而颇受诟病,1939年国立各中学保送毕业生的制度被取消,高中会考优秀学生保送名额也被压缩至10%。会考说到底仍是考试,优秀者还要再参加大学组织的复试审核。因此,考虑到“认可中学”和“保送制度”推行的时间、范围和形式等,考试仍旧是民国学子进入大学的最主要途径。
就考试程度、考试科目和考试语言等而论,民国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从早期杂乱无章、各自为政且多以英文考试为主到考试科目相对固定、以审定教科书为范围和以中文出题作答的转变。以英文考试为例,1911年北洋大学招生,学生英语要达到能解读普通英文,娴熟普通英语并能直接听讲、自做笔记的程度。法律专业考生,除英语,西史、理财学等均用英文考试外,普通科学考试还需要用英语口答。工业专科考生,算学、物理、化学和其他学科都用英文考试。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训令指出,当时中学与大学教育不能很好衔接,一半是因为“中学校之程度参差”,一半是因为“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校之招考办法不一”。为此,教育部一方面要求各中学“认真授课,俾使毕业时适合相当程度”,一方面要求各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预科招生“命题概须依照中学毕业程度,勿使太过不及,至于衔接有所妨碍”。此后,应教育部要求,各院校在招生前会公布本校招生专业、招生名额、考试科目和大致要求等,有一些学校还提供指定教材,汇总成招生简章,以便于学生应考。如1920年北京大学招生简章对招生的知识要求:
国文,大学预科的为解释文义、作文及句读,大学本科的是略通中国学术及文章的流变。外语,大学预科的是文法和翻译;本科为曾读过数种文学,能列举及批评其内容,能以中外文互译,能作文无文法上的谬误。数学,大学预科为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大学本科的为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
随着信息公开和各级教育发展,高校间的招考科目趋于相近。以1931年清华大学招考科目为例,主要考7门,包括政府要求必考的党义1门,学校必考的国文、英文、中国历史地理和数学(代数、几何、平面三角)4门以及选考的2门(代数、解析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世界历史地理)。有人指出,大学招考的大致规律和应考的基本原则是:“各学校入学的考试,通常是注意国文、数学和外国文,其次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文虽不是一时的准备所能有进步的,但是现在国文的入校试验,不独注意写作,还注意于文学史和文学方面的常识、、数学的公式、外国语的文法和习语、物理学的定理、化学的方程式、博物的现象和特征、史地的因果、关系和文化关系,各科有各科的注意点。”
但若深入院系或专业层面,考试科目也有所不同。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学校之间,不同的学院间,招生考试科目都不尽相同,因此,同时报考三校的难度很大。中央大学各院系的考试科目基本相同,包括党义、国文、英文、数学、理化、生物和中外史地7门,投考理工两院还须加考大代数和解析几何。武汉大学文法两院只考国文、英文、数学、中外历史及中外地理5门,投考理工两院者,不考史地,考物理、化学或生物等科目。浙江大学的文学院不考理化,理工两院不考外国史地等。
更为重要的是,各校招生还存在着考试内容、指定教材和考试难度等的重要差异,不仅对考生的文化和知识形成了差别要求,更形成了不同大学对考生家庭条件的差别要求。
首先依然是对考生外文能力的要求。著名的国立大学、教会大学对此偏好明显。1919年教育部已要求各大学招考除外语考试外,其余科目必须用中文出题并作答。但上海交通大学在1931—1933年间,除国文和党义外,其他专业课考试全部用英文试卷。1934年,该校工程学院与管理学院出现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考试,考试题目中英文并用,其他各专业科考试仍为英文。1935年后,该校国文、党义以及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等全部用中文卷,其他科目开始中英文并用并可以使用中英文作答。上海圣约翰大学可能是招生最为强调英语能力的大学。。该校招生考试一般包含7门科目,其中英文要考2门,分别是英文文学和英文文法,这在目前笔者所见的几十所院校招生考试科目中绝无仅有。英文文学和英文文法分别指定了11本和8本英文原版参考书。考卷除国文外,其余各科都是英文。因此有考生提醒后来者,如果中学课本是中文的,要考圣约翰就必须知道相关概念和名词的英文。无怪乎该校学生总结的投考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本校中英文均甚注重,英文佳者,尤有希望”。世界史,用World History, Written for Schools in China by Hutton Webster或李季谷:《高中外国史上下册》,世界书局;陈登原:《高中本国史》,世界书局。世界地理:Geography of the World by R.D.Wolcott或王谟:《高中世界地理》;张其昀:《本国地理》,商务印书馆。高等代数:College Algebra by H.B.Fine或高士奇等:《汉译范氏大代数》,北平科学社。解析几何:The Elements of Analytic Geometry by P.F.Smith and A.S.Gale或龚文凯:《斯改二氏解析几何原理》,商务印书馆。平面三角:Plane Trigonometry by W.A. Granville或高佩玉:《汉译葛氏平面三角学》,北京科学社。物理:First Course in Physics by Millikan and Gale or Practical Physics by Black and Davis或周昌寿:《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学》(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化学:Intermediate Chemistry by Smith and Kendall or Practical Chemistry by Black and Conant或郑贞文:《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上、下册),商务印书馆。以上教材作者,李季谷和陈登原分别是北大和金陵大学教授;王谟是清华1911年留美生,著名地质矿业学家,其时为北平师范大学地学系教授;著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张其昀当时还较年轻,但作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的毕业生和竺可桢的学生,此时也在商务印书馆负责地理教材的编纂;周昌寿和郑贞文等是商务的骨干,长期负责理化教材编纂。应该说,中文教材的质量已经有保证,但显然英文教材更受推崇。当然,应该承认交大指定的英文教材的质量也确实很高。比如物理教材的作者之一Millikan,不仅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创校校长,是美国科学史和高教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这部物理教科书,被美国学校使用30余年。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教授就清楚地记得,1960年代,其父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依然选用此书作为子女的物理教材。另外,化学教材作者Conant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而且是哈佛大学少数几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校长之一。高标准的海外教材的使用,虽然能保证大学选拔到高标准的生源,但也给学习、掌握这些教材和知识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以至间接地对家庭条件不足的学生形成排挤效应。
再次,一旦不是统一出卷,必然会出现各校考试难度有差异的情况。对文史学人而言,国文试题的难易程度或许最容易体会。以1924年8所大学招生时的国文试题(见表1)为例,国立东南大学国文试题不仅题量最大,达到了四大题,涉及语法、常识、文言文和作文多方面,题目的难度也最大。三个作文题分别出自《荀子》《文心雕龙》和《论语》。这或与东南大学当时是学衡派的大本营,大力提倡“昌明国粹、融汇新知”有关。其次,南开大学的国文卷有三大题,作文、文言文和常识都有涉及,也是较有难度的。北大本科、唐山大学(全称应为交通部唐山大学,也曾称为唐山交通大学)、复旦商学院本科以及大同大学的国文考试仅有作文一题,题量和难度都较小。比较而言,唐山大学的作文题出自《论语》,尚可称典雅和有难度,而复旦的作文题目给人的印象则不免过于简单、随意。
1937年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联考之前,学生发现各校试题难易不一,其中比较难的考试,知识要求“溢出高中课程之范围”。1938年首次国立院校统一招生,虽然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命题及评分标准的规定》,要求命题以高中课程标准为限,命题内容以教育部审定的通用教材为依据。各科试题数目,应以一般考生能于规定时间内完卷为准。各科命题,不宜空泛或偏重记忆,较难者与较易者约各占25%,难易适中者约占50%。但由于考题由各招生区自行负责,而这些规定又缺少操作性,标准掌握常随命题者的理解而定,因此各招生区的试卷难易不一,考试成绩缺乏可比性,给教育部按考试成绩确定录取标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考生的切身体验为理解各校招生考试的难易提供了生动的佐证。1946年贵阳清华中学校刊刊登了多位同学在上海等地投考大学的体会。一位参加了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和暨南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说:“清华与交大都可说是绝望,没有一科满意的”,“厦大我有十分的把握。数学考一百分,理化也不错”,“暨南的数学又是全对,理化都是一堆小学生的试题。就连他们最难的‘算题’也是‘十八开的金子含纯金百分之几?’这些题目是不是应该得个八九十分?”“暨南英文作文题目是‘A Happiest Day in My Life’,这是我在贵阳猜过的,并且做了一篇背熟”。另一位考生说:“交大是上周考的,题目大概是所有大学中最难的,投考的清华校友们,无一人有绝对把握,我们考管理的,以国英算三科最难,譬如我的英文,有一题英翻中(二十五分)一句都看不懂,结果一个中文都翻不出来。”甚至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承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考试比清华难,“如沪上交通大学,因为难考,每年虽设有几名备取,据云历来备取生皆很少有传补到的希望,良以取之不易,皆不舍得轻易弃去也。即本校理工学院的同学,当亦颇多人有此经验,自己是考上清华而交大落第者,若是也取了交大时,必将进交大而不进清华(甚有在清华读了一年犹自愿再考交大一年级者,论清华设备之周与费用之轻,交大固皆不如也)”。总而言之,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招考难度最大,其次是教会学校,私立大学要简单不少。考试之难,又往往是建立在考试内容超越一般中学教材之上,包括英文、科学等学科皆如此。这种特定门槛的存在,实际上造成了大都市和少数名牌中学的学生更容易赢得考试竞争。比如上海交大长期和南洋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和浦东中学等沪上著名中学保持密切关系,其招生往往是按照这些学校的教学要求来设计考题。这些学校的学生要学习“Duff的物理学,学微积分以及Smith的高等化学”等美国大学一、二年级课程,还要学习高等代数、球面几何、化学和物理试验等课程,学习的难度和深度远超一般中学。1920年代,上海中学的理化教学要求超过部颁标准43.75%,数学超过56.25%,国文教学要超过76.92%,外语教学要超过100%以上。笔者曾对民国上海8所大学学生的毕业中学进行分析,发现8所大学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毕业于上海本地中学,外地学生比例很低。1939年上海交大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国立院校统一招生,这本可提升外地学生进入交大的机会。但交大发现这批新生部分跟不上本校教学要求,需开设暑假学校补习。次年教育部批准上海各校可自行招生,交大随即退出统一招考。针对清华学生群体的研究也发现,上海考区的学生在数学、理化等科目上远超其他各区,国文程度仅次于北平,排第二;考虑到上海考取学生未必都毕业于上海本地的中学,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清华考生中,来自上海各公私立中学的考生“成绩更为优越”,录取率居第一。因此,民国招生考试中不同学校的知识门槛有差异,差异的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对地域和家庭经济文化的要求。
6. 2019最后一天你的感慨是什么?
一不小心,就到了2019年最后一天了,2019年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走过很多很多地方,认识很多重要的朋友,经历过很多的磨练,我们都在不停前进不停成长,在这最后一天小小的许个愿,希望明年会更好!
7. 吴邦宪简介?
吴邦宪,是中国政治家、经济学家,曾任全国政协主席、国务委员等职务,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吴邦宪于1938年出生在安徽省宿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79年,他作为国家经委专家,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定和推动工作。1980年,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3年起,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1993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13年,他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在此期间,他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涵养人才、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邦宪主张“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强调中国要根据国情和民意,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他在实践中力推“三大机制”,即民主、法制和透明化机制建设。他致力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dnf绝望之塔通关奖章,35岁突然失业?
35岁—50岁这个年龄段是最容易焦虑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一点都不轻松。特别是这两年,外贸外贸不好,旅游业,代购、实体店,好像一切以前好做的工作和生意突然间都熄火,就连股市也不好,让80年代后的人一脸茫然。钱不好赚,但是每天躺着都要花钱的感觉真心不好。
这样花钱的年代,这样难生存的环境,35岁突然失业,欠一身债的,绝对不仅仅兄弟你一个,而是一个大大的群体。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今日头条里的基层小科,他欠债90万,除了正常上班外,他的兼职是今日头条,每天雷打不动的5条回答,每条回答1000多个字以上,平均每天可以赚150左右。
还有一个今日头条的小叮当要上岸,91年的她欠债30万,她每天打四份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了班兼职做外卖,每天坚持在今日头条里更新视频。你可以去看看她的视屏,看完她的视屏,你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有动力,慢慢地你会走出很丧的状态。
虽然说现在很难在一些公司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随着潮流的发展,衍生出一批新的岗位,比如拍视频、写文章、小区导购员、外卖、快递、钟点工......。只要你够勤快够努力够坚持,那么你完全可以不用焦虑和迷茫。
你35岁是赚钱的黄金时间,与其在哪里整天挠干脑袋思考怎么度过这段时间,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干起来。一点点的开始,只要肯迈出脚步,前面的路是很宽敞明亮的,祝你好运!
我是潮流小星,喜欢我的人记得关注我哦!
2. 绝望之塔通关奖章怎么得?
1.
在dnf这款游戏中,绝望之塔通关奖章的获得方法是通关绝望之塔100层。
2.
绝望之塔一共有100层,位于亡者峡谷,玩家每天可以挑战一次,挑战成功则次日挑战下一层,挑战失败则次日继续挑战该层。
3.
当玩家通关第100层时,就可以获得绝望之塔通关奖章。
3. 前苏联时期有多少未解之谜?
导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СССР)简称苏联,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5日解体。前苏联解体后,历史学家仍有太多的问题要研究和探讨。
迪亚特洛夫事件1959年2月份,前苏联有10名登山爱好者在探险过程中发生未知事故,最终造成9人死亡。他们发生事故所在的山脉在当地被称为“死亡之山”,因为该探险队的队长名字叫迪亚特洛夫,所以这个事件被又称为“迪亚特洛夫事件”。
10名登山爱好者在队长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计划要完成一个20多天的登山探险,他们最终目标是Otorten山,那是一座非常危险的山。行程中,队员尤丁因为生病,中途回家了,剩下的9名队员继续前进。
这位中途退出的队员已经回来十多天了,探险队里的成员都没有给他发电报,当时他以为队员们完成探险都解散回家了。后来有队员家属开始寻找他们的时候,这时尤丁才感觉到,自己的伙伴可能有危险!
经过搜救队的寻找,在霍拉特夏福尔山的山坡上找到了探险队的帐篷,当时帐篷上有被利器割开的痕迹,而且手法是从里面割开的。帐篷外面有八九个人的脚印,搜救队沿着线索最终找到了他们,可惜已经全部遇险!
这9名遇险队员被发现时的情景非常诡异:
在一棵大雪杉树下面发现两具遗体,身体赤裸只穿内裤,树下还有篝火烧过的痕迹;
距离大雪杉树几百米的地方陆续发现三具遗体,排成一条直线朝帐篷方向倒下;
以上五人经过鉴定是“低温致死”,也就是冻死的。搜救行动持续了一个月后,再次发现另外四名探险队员的遗体,这四名队员身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其中一名女队员的舌头和眼球缺失,他们的衣服上都检测出大量的放射线残留。这个发现让整个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最初发现的五具遗体是冻死的,这个似乎没有什么悬念,雪山上最容易出现的风险就是低温,一旦食物吃完后得不到补充,在寒冷的环境下,人的体温调节就会失灵。冻死的人很多会脱去自己的衣服,因为这时候身体对温度的感觉已经乱了。但是另外四具遗体就让人猜不透了。
他们的伤怎么来的?女队员的舌头和眼球去哪里了?他们衣服上怎么会有放射性物质?
关于这个事件,曾经有人猜想是由于前苏联进行核试验导致,但实际上如果那个地区发生核爆,这9名队员根本没有时间离开帐篷并且四处奔散。而且搜救队是在他们遇险后不久进入该地区,当时地上的脚印还在,如果有核爆发生肯定会留下大范围的痕迹。
很遗憾的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关于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的一份拷贝被再次发现。然而,在这份拷贝中,尸检报告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我并不打算给迪亚特洛夫事件强加一个解释,也不想用任何简单的原因来解释这起悲剧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野兽袭击、雪崩还是人为谋杀,都根本无法解释在这起事件中的那些不寻常之处。而UFO、灵异现象和军方秘密试验等等的假说,又彻底缺乏令人信服的基本条件。
所以,就让这个事件,继续成为一个谜团被我们传承下去吧。
金星古城遗址前苏联一艘无人太空船在那里拍下了一组惊人的照片显示,大约2万个城市曾建立在星球上。这些城市散布在金星表面,但都是倒塌的状态。根据分析,这是一些城市遗迹。 金星表面的环境很差,温度在500C以上,狂风吹袭,经常下硫酸雨,足可把建筑物和生物毁灭。
前苏联恐怖睡眠实验(该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小心观看或停止观看)前苏联(俄罗斯)流传以下这个都市传说:在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进行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可怕实验。有一天,一班苏联科学家突发奇想,想测试如果一个人连续30天都不睡觉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来?
他们开始从监牢招募试验者,用无条件释放作为诱饵,承诺他们只要连续不眠不休30天便可以出狱。最终,他们成功招募了六名政治犯。实验开始前,那些科学家把那6名实验者放置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密室。里头有充足食水、干粮、厕所和书本等。由于那时候还没有闭路电视,所以一切观察都是只经由麦克风进行。实验者所有的对话和活动都会被记录。另外,为了确保实验者不会睡觉,那些科学家在通风系统中偷偷加入了兴奋剂,弄成神经气体,让他们保持亢奋状态。
开始头5天,一切事情都安然无恙。五名实验者能够完全不睡眠,把时间都花在看书,闲聊、玩扑克等。他们普遍对实验抱持乐观的态度,并对自己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狱感到兴奋。但需要附带一提,有研究员指出由第4天开始,实验者之间闲聊的话题变得愈来愈悲伤和愤怒,谈话内容不断围绕住战争的惨状、对世界的不满,过往的创伤,人生的无奈等等。
第6 天,实验者开始抱怨整次实验,并投诉他们开始有妄想、幻觉等症状。实验者之间不再有任何交谈,取而代之,他们聚集在麦克风,无目的地喃喃自语。对于眼前奇怪的状况,研究人员猜疑是不是和过量的神经气体有关。
第9天,其中一名实验者开始精神崩溃。他不断在密室内来回奔跑,边跑边发出撕肝裂胆的尖叫。就这样子跑了足足3个小时,直到声带裂开,无能力再发出尖叫,变成吱吱喘气声为止。研究员认为他的声带已经不能再复元了。但让研究员奇怪的是,其他实验者对于同伴失常的行为并没有给予任何反应。有两个仍然死抓住麦克风不放,继续用未知的语言低喃着。另外三个刚把书柜推翻,把书本一页一页撕开,再用来揉搓脸孔。不久,其一个抓住麦克风的实验者也陷入精神崩溃,放声尖叫出来。
这种诡异的状况不知道维持了多久。突然,仿佛有外力介入,密室变得一片死寂,所有尖叫声和呻吟声都被硬生生打断下来。这种不祥的静默维持了1 天、2天、3天,4天……直到第14天,研究员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害怕那些实验者是不是全都死去。他们奇怪为什么五个人可以连续5天一点声音也没有?但根据氧容量机的读数,明明说里头的人正进行极度剧烈的运动! 愈来愈多科学家和军方高层到达实验室观察实验,他们都被实验者奇怪的行为所吸引。
终于,他们按捺不住,决定打破原先订下的”不和实验者交流”的规条,打开对讲机,宣布:”技术人员会将会进入实验室进行麦克风测试。所有实验者必须远离出口并趴在地上。违例者被会即时枪毙。如果所有人服从的话,我们会即时释放其中一名实验者。”他们静静地等待回覆,期望他们刚才的宣布可以在密室引来强烈的回响。但是,一把冷淡得可怕的声音却打破了他们的幻想﹕”我们不需要自由了。”
那种冷峻的语调吓倒了在场所有的军人和研究员。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他们决定在第15天的晚上打开监房,进去一看究竟。到了第15天的晚上,当研究员把房间内的神经气体关掉,换上新鲜空气时,仿佛唤醒沉睡中的恶魔,尖叫声、哀号声、哭泣声立即由麦克风传出。他们苦苦哀求着,就好像患有重毒瘾的瘾君子般,希望那些科学家不要关掉气体。那些门外的士兵没有理会他们,飞快地进入密室,期望用最短的时间回收实验者。
当士兵进入时,更多的尖叫声由房间发出,当中有不少是来自实验者,但更多更凄惨的尖叫声却是由士兵们发出来。房间内的污秽呕心的程度已经不能单纯用文字描写。 6名实验者中有1名已经确定死亡,至于其余5名……则不能确定是否称得上”活着”。细小的房间在短短15天内变成人间地狱。死去的实验者肚破肠流地躺在房间中央。厕所的水喉开着,水源源不绝地流入房间,和死者的血肉混合,形成一个足足4尺深的血池。当士兵探前看是什么东西阻塞了排水口,却发现是死者腐烂的大腿和胸肌,它们看起来仿佛只是食剩的过期鸡肉般。
至于另外五个实验者,他们各自倒卧在房间的角落,像解剖课中的白老鼠,胸腔被强行撕开。除了心脏和肺外,胃部、大肠、回肠、肝脏、肾脏通通被挖了出来,像病态艺术品般有条不紊地展露在空气之中。因为血管依然连接着器官,你仍然可以清晰地看见肺叶缓慢的起伏,心脏的跳动和食物在肠部的蠕动。在后来的测试中,发现消化道里食物全都是实验者自身的血肉。
另外,实验者的手部和腿部肌肉都被撕得皮开肉裂。跳动的肌肉和灰白的骨骼一一暴露在空气之中。根据在场医生指出,那些伤口都是由实验者亲手一下一下撕下来,因为他们指甲间藏匿的尽是自己的血和肉。纵使大部份在场的俄兵都是特种部队出身,但面对眼前地狱般的情境,他们吓得像小孩子般争先恐后地跑出来。他们拒绝回到实验室进行任务,并提议重新排放神经气体,让”它们”再次沉睡。但当长官作出强硬命令时,他们唯有再次回到房间。
出乎意料地,那些实验体获得惊人的怪力。士兵需要数小时大战、死掉了2名特种士兵才勉强把实验体收回。据说,有一名士兵被一个实验体硬生生扯出喉咙,另一名则被利牙撕破大腿的动脉,失血过多而死亡。另外有5名士兵在完成任务后,难以承受当日的惊恐而自杀。
在挣扎过程中,有一个实验体的脾脏破裂,大量鲜血喷出。医护人员、士兵尝试按着他们,企图为他们注射镇定剂。其中一名医护人员成功把注射器插进实验体的手臂,注入正常份量十倍的镇定剂。当他们以为松口气时,那名实验体却无视镇定剂带来的影响,像只发狂的公牛般,一拳打碎了那名医护人员的肋骨和胳膊。其他士兵立刻一窝蜂把他按在地上,过程中大量鲜血依然像血泉般喷到士兵的身上。即使他的动脉已经再没有血液可以喷出,那名实验体仍然孔武有力,胸腔里的心脏强而有力地跳到。他努力挣扎,被按住的手脚在空气中乱抓蹬,口中不停地叫喊着:”多些,给我一些血”3分钟之后,他的声音愈来愈薄弱,最终死去。
其余4名实验体被送到医院接受隔离治疗。还有声带的三个在运送过程中依然不停哀求着,希望有人能给他们一些兴奋剂。
到达医院后,伤得最严重的实验体被立即送到手术室。医护人员企图把那些外露的器官塞入胸腔内时,发现他的身体对镇定剂已经完全免疫,手术根本无法进行。更加害怕的是,只要一为他泵入麻醉气体,他便会勃然大怒,几乎要把绑在他手臂上4尺阔的皮带都撕开。最后,医护人员决定一次过为他泵入远超出正常份量的麻醉气体。不一会儿,他闭上眼帘,心跳愈来愈慢。数分钟,他便死去。当法医为他验尸时,发现他血液的氧含量为正常人的3倍。更加诡异的是,他有9条骨被压爆,而压爆的原因是自己的肌肉太过强劲。
第二名接受手术是那个声带受损的实验体。因为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所以当医护人员尝试为他泵入麻醉气体时,他只能大力摇头。鉴于之前的经验,其中一位医护人员提议整个手术不用任何麻醉剂,纵使听起来非常疯狂,但其他医生都无奈地接受,而且那个实验体听到后,非常高兴地点头。接下来整整6个小时,他们更换了实验体变异的器官和修复受伤的皮肤。过程中,半点麻醉气体也没有用,但实验体没有呼喊半句,或半点痛苦的表情也没有。甚至有护士说,每当她和实验体对上视线时,都可以看到他的嘴角暴露的肌肉微微卷曲,向她挤上一抹猥琐的笑容。
当手术完成时,所有医护人员都松一口气。但此时,实验体却努力挣扎,尝试说话。医生们以为他将要说出什么惊人的秘密,便赶紧递上纸和笔。谁料到,实验体所写的短讯,内容简短而令人心寒,”继续切吧:) (Keep Cutting) ”。
既然没有麻醉剂会使得手术更加顺畅,那么其他两名实验体都如法炮制。纵使在手术过程中,他们尝试偷偷注入麻醉剂,但发现那些实验体会歇斯底里地狞笑起来,反而有碍手术进行。而且,他们的身体很快就消化了所有麻醉剂,并立即企图逃走。
当他们三个都手术完成后,被带到隔离病房。研究员和军人施展浑身解数,希望知道究竟实验途中发生什么事来。为什么你们要自残?为什么你们要扯出自己的内脏?为什么他们非要兴奋剂不可?面对种种问题,他们只有一个答覆”我一定要保持清醒”。
对于如何处理那些实验体,研究人员和军人看法未能一致。那些研究人员对于实验结果非常愤怒,认为实验已经失败,他们必须把那些怪物杀死。但军方的高层,一名前情报人员,从他们身上看到机遇,并想看看如果把他们带回密室,会发生什么事来? 纵使所有研究人员极力反对,但在枪杆子下最终都屈服。
当3个实验体听到可以回到密室,他们高兴得停止挣扎和叫喊了。在准备把他们放回密室的过程中,他们3个被监禁在一间病房并接驳住EEG Monitor(脑电波监测器)。明显地,因为不明原因,他们3个都极力地让自己保持清醒。其中一个不断大声哼唱。哑子则在床上不断扭动,左右左右地伸展被皮带捆绑了的小腿,总之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最后一个则坚持不让自己的头放到枕头,眼睛不停眨动。
那个不让头放下来的实验体是第一个出现脑波异常。纵使大部份时间,他的脑波都呈正常的波浪形,但有时候会突然变成直线,持续数十秒后,又再回复正常。就好像他不断死亡,之后又复活过来。当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留意脑电波读数时,其中一名闷得发慌的护士刚好抬起头,看到那名实验体终于抵受不住睡魔的呼唤,闭上眼睛,砰一声躺在枕头上。就在那一刻,他的脑波立刻转成深层睡眠。再下一刻,脑波变成水平的直线,心脏都同时停止跳动。
旁边剩余的实验者吓得失控地尖叫,哭喊着要立即注射兴奋剂。此时,他的脑电波开始和刚死去的实验体一样,变得一时正常一时平坦。那名军方高层见状不妙,便命令立即把剩下来的实验体送回密室,并指着刚才反对他的3名研究员,要他们都被锁在那儿。其中一名研究员危急之下,拔出藏在腰间的手枪,迅速地朝军官的眉心射了两枪。再立即转身向那个哑巴实验体连开两枪,血红的脑浆应声四溅洒出,为白色的墙壁染上绯红。
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得呆若木鸡。那名男子不敢怠慢,把枪指着最后的实验体。 ”你他妈的究竟是什么来?”他声嘶力竭地问,”我一定要知道”。那剩下来的实验体笑了,一抹邪恶得可以让人永世难忘的狞笑。
”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忘掉了我?”它的语气好温柔,温柔得像大人听到无知的小孩说错话的语气”我们就是你,你就是我们。我们是你埋藏在心里最深处的疯狂,是你潜藏的兽性。我们每一刻,每一秒都希望获得自由。我们每晚都躲藏在你的床下,希望可以得到重视。当你魂归天国时,我们则和你一样变得永远沉默,不能再跟着你。”
那名研究员沉默半晌,果断地扣下板机,子弹快速穿过实验体的头颅。脑波显示器快速跳动了一下之后,回归平伏。那个实验体临断气前最后一句是”差…不多…自由…”
总结:世界未解之谜还有好多,每一个都令人匪夷所思,甚至于无法用科学解释,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得到答案。
4. 邱印林涉嫌犯罪吗?
毫无疑问,邱印林涉嫌犯罪!如果是在古代,他或许会凌迟处死。要负刑责也只有监外执行了,他已经77岁了。
这里涉及不止邱印林一个人,各科任老师知道吗?教育局知道吗?派出所知道吗?
很明显,有一条利益链,主犯为邱印林,其他均为从犯。
邱印林是优秀班主任、市十佳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荣誉后面,又有多少人失察?涉及面太大了。
尽管邱印林在教学上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他德才不兼备,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真是可悲、可怜、可恨、可耻!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好遮百丑!因为邱印林教学了得,学校、教育局自然对他网开一面。类似邱印林的情况,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一切为升学让路。
成绩上去了,万事好说!师德算老几?
@英雄拒绝黄昏 也教过几届毕业班。校长整天和你唠叨的就是保证升学率,其他吗,校长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邱印林教的是重点班,学校吃粥吃饭就靠他,邱印林自然成了学校的宠儿。他之所以敢胆大包天,学校、教育局都脱离不了责任。
对邱印林有两种判法,一是上道德法庭,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二是司法审判。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邱印林现在活着比死还难受,活该!
5. 民国大学如何招生?
民初教育主管部门对如何招生及采取何种方式招生等并无明确规定,大学院校则常面临连合格的中学生都不易得的窘境,科学而严密的考核并不合时,本、预科招生更重学历文凭而非选拔考试。民国元年颁布的《大学令》和《大学规程》等要求各院校本科生入学资格“须在预科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预科生“须有中学毕业证书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只有当中学毕业生超过定额时,才“应行竞争试验”。
随着教育发展和合格生源的增加,“竞争性试验”逐步成为各院校的主要招生方式。1917年教育部新规明确要求大学预科招生时,除“须在中学校毕业或经中学毕业同等学历试验,得有及格证书”外,还必须在入学时“受选拔试验”,这可看成民国大学招生考试的制度起点。1924年教育部颁布《国立大学校条例》,在要求各大学取消预科的同时,规定“国立大学录取学生,以其入学试验之成绩定之”。对于私立院校和教会院校,教育部要求学校应规定学生“入学资格、修业年限”等条件并需报教育总长认可。1933年教育部进一步将“学生入学资格合格,在校成绩良好”作为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注册立案的条件,敦促他们重视学生考试。1940年,教育部禁止私立大学及教会大学继续招收同等学力学生,同时“得派员监视”其新生入学试验。事实上,在此之前,私立大学已较普遍地采取考试方式来招收学生。因此“现实的招生”“大体都用考试”,“民国青年们如果想要在教育的金字塔中不断前进,所依靠的只有‘一年一度的考试’”。
当然,考试之外,民国院校也确实有其他学生选拔方法,比较重要和涉及范围较广的主要是“认可中学”制度和保送制度。是否招收同等学历考生也是民国大学招生中不断争论的问题,但同等学历讨论的是投考者出身或资格问题,并不涉及考试形式替换的问题,因此本文暂不对此作讨论。所谓“认可中学”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开始推行的一项招生制度。当时美国大学同样面临合格中学生紧缺、生源紧张的问题,为此有些大学开始对本地中学进行考察,符合条件的便与之建立“认可关系”。从“认可中学”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经过考试直接进入大学。1870年密歇根大学在所有州立大学中率先实施了一套程序,该校教授们根据此程序有系统地考察全州中学,任何一所通过考核的中学,都能获得大学颁发的证书,其毕业生则可保送进入密歇根大学。随着密歇根大学的尝试成功,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做法已经在全美高校得到推广。中国的教会大学多为美国人创办,这一制度也随之被引入,成为教会大学在考试之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任职教育部高教司科长的黄龙先认为,“美国大学入学方式有三,一为各大学个别举行入学考试,二为大学合组入学考试委员会,共同考试,三为认可之中学保送入学”;而“我国大学所采入学考试办法,就是美国的第一种方式,由各校个别举行入学考试”;“第三种方式教会大学多数是采用的”。认可中学”制度赋予少数中学以特权,使其毕业生能够绕开考试升入大学,必然会对生源构成产生影响。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以及苏州东吴大学,南京金陵大学等,皆有自己的“认可中学”。圣约翰大学曾将上海的圣约翰青年会中学和民立中学以及扬州美汉中学、安庆圣保罗中学、宁波斐迪中学和泉州培元中学等定为“认可中学”。沪江大学曾允许苏州晏成、杭州惠兰、宁波浸会、上海清心(美国北长老会)以及监理会等17所男校和4所女校毕业生,只要有中学推荐书和毕业文凭,可不必考试而入学,其他中学毕业生必须考试合格才可录取。其他部分公、私立大学也有类似“认可中学”制度。如南开大学有“承认中学”的规定;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曾允许本校附中毕业生直升入学;同济大学规定本校附属高中、德文补习科毕业生可直升大学,其他高中毕业生需要考试及格后才能录取。
教会大学的“认可中学”通常都是同一系统的教会学校,国立或私立大学的“认可中学”通常是自己的附属学校。
统一招生时期,教育部还推行过“保送制度”。1938年教育部在推行国立大学统一招生考试时规定,“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保送会考成绩优秀学生,以高中会考及格学生前列15%为限,国立各中学保送毕业生,以毕业成绩列甲等(总平均分数在80分以上)者为限”。由于保送制度容易滋生流弊而颇受诟病,1939年国立各中学保送毕业生的制度被取消,高中会考优秀学生保送名额也被压缩至10%。会考说到底仍是考试,优秀者还要再参加大学组织的复试审核。因此,考虑到“认可中学”和“保送制度”推行的时间、范围和形式等,考试仍旧是民国学子进入大学的最主要途径。
就考试程度、考试科目和考试语言等而论,民国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从早期杂乱无章、各自为政且多以英文考试为主到考试科目相对固定、以审定教科书为范围和以中文出题作答的转变。以英文考试为例,1911年北洋大学招生,学生英语要达到能解读普通英文,娴熟普通英语并能直接听讲、自做笔记的程度。法律专业考生,除英语,西史、理财学等均用英文考试外,普通科学考试还需要用英语口答。工业专科考生,算学、物理、化学和其他学科都用英文考试。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训令指出,当时中学与大学教育不能很好衔接,一半是因为“中学校之程度参差”,一半是因为“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校之招考办法不一”。为此,教育部一方面要求各中学“认真授课,俾使毕业时适合相当程度”,一方面要求各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预科招生“命题概须依照中学毕业程度,勿使太过不及,至于衔接有所妨碍”。此后,应教育部要求,各院校在招生前会公布本校招生专业、招生名额、考试科目和大致要求等,有一些学校还提供指定教材,汇总成招生简章,以便于学生应考。如1920年北京大学招生简章对招生的知识要求:
国文,大学预科的为解释文义、作文及句读,大学本科的是略通中国学术及文章的流变。外语,大学预科的是文法和翻译;本科为曾读过数种文学,能列举及批评其内容,能以中外文互译,能作文无文法上的谬误。数学,大学预科为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大学本科的为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
随着信息公开和各级教育发展,高校间的招考科目趋于相近。以1931年清华大学招考科目为例,主要考7门,包括政府要求必考的党义1门,学校必考的国文、英文、中国历史地理和数学(代数、几何、平面三角)4门以及选考的2门(代数、解析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世界历史地理)。有人指出,大学招考的大致规律和应考的基本原则是:“各学校入学的考试,通常是注意国文、数学和外国文,其次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文虽不是一时的准备所能有进步的,但是现在国文的入校试验,不独注意写作,还注意于文学史和文学方面的常识、、数学的公式、外国语的文法和习语、物理学的定理、化学的方程式、博物的现象和特征、史地的因果、关系和文化关系,各科有各科的注意点。”
但若深入院系或专业层面,考试科目也有所不同。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学校之间,不同的学院间,招生考试科目都不尽相同,因此,同时报考三校的难度很大。中央大学各院系的考试科目基本相同,包括党义、国文、英文、数学、理化、生物和中外史地7门,投考理工两院还须加考大代数和解析几何。武汉大学文法两院只考国文、英文、数学、中外历史及中外地理5门,投考理工两院者,不考史地,考物理、化学或生物等科目。浙江大学的文学院不考理化,理工两院不考外国史地等。
更为重要的是,各校招生还存在着考试内容、指定教材和考试难度等的重要差异,不仅对考生的文化和知识形成了差别要求,更形成了不同大学对考生家庭条件的差别要求。
首先依然是对考生外文能力的要求。著名的国立大学、教会大学对此偏好明显。1919年教育部已要求各大学招考除外语考试外,其余科目必须用中文出题并作答。但上海交通大学在1931—1933年间,除国文和党义外,其他专业课考试全部用英文试卷。1934年,该校工程学院与管理学院出现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考试,考试题目中英文并用,其他各专业科考试仍为英文。1935年后,该校国文、党义以及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等全部用中文卷,其他科目开始中英文并用并可以使用中英文作答。上海圣约翰大学可能是招生最为强调英语能力的大学。。该校招生考试一般包含7门科目,其中英文要考2门,分别是英文文学和英文文法,这在目前笔者所见的几十所院校招生考试科目中绝无仅有。英文文学和英文文法分别指定了11本和8本英文原版参考书。考卷除国文外,其余各科都是英文。因此有考生提醒后来者,如果中学课本是中文的,要考圣约翰就必须知道相关概念和名词的英文。无怪乎该校学生总结的投考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本校中英文均甚注重,英文佳者,尤有希望”。世界史,用World History, Written for Schools in China by Hutton Webster或李季谷:《高中外国史上下册》,世界书局;陈登原:《高中本国史》,世界书局。世界地理:Geography of the World by R.D.Wolcott或王谟:《高中世界地理》;张其昀:《本国地理》,商务印书馆。高等代数:College Algebra by H.B.Fine或高士奇等:《汉译范氏大代数》,北平科学社。解析几何:The Elements of Analytic Geometry by P.F.Smith and A.S.Gale或龚文凯:《斯改二氏解析几何原理》,商务印书馆。平面三角:Plane Trigonometry by W.A. Granville或高佩玉:《汉译葛氏平面三角学》,北京科学社。物理:First Course in Physics by Millikan and Gale or Practical Physics by Black and Davis或周昌寿:《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学》(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化学:Intermediate Chemistry by Smith and Kendall or Practical Chemistry by Black and Conant或郑贞文:《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上、下册),商务印书馆。以上教材作者,李季谷和陈登原分别是北大和金陵大学教授;王谟是清华1911年留美生,著名地质矿业学家,其时为北平师范大学地学系教授;著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张其昀当时还较年轻,但作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的毕业生和竺可桢的学生,此时也在商务印书馆负责地理教材的编纂;周昌寿和郑贞文等是商务的骨干,长期负责理化教材编纂。应该说,中文教材的质量已经有保证,但显然英文教材更受推崇。当然,应该承认交大指定的英文教材的质量也确实很高。比如物理教材的作者之一Millikan,不仅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创校校长,是美国科学史和高教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这部物理教科书,被美国学校使用30余年。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教授就清楚地记得,1960年代,其父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依然选用此书作为子女的物理教材。另外,化学教材作者Conant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而且是哈佛大学少数几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校长之一。高标准的海外教材的使用,虽然能保证大学选拔到高标准的生源,但也给学习、掌握这些教材和知识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以至间接地对家庭条件不足的学生形成排挤效应。
再次,一旦不是统一出卷,必然会出现各校考试难度有差异的情况。对文史学人而言,国文试题的难易程度或许最容易体会。以1924年8所大学招生时的国文试题(见表1)为例,国立东南大学国文试题不仅题量最大,达到了四大题,涉及语法、常识、文言文和作文多方面,题目的难度也最大。三个作文题分别出自《荀子》《文心雕龙》和《论语》。这或与东南大学当时是学衡派的大本营,大力提倡“昌明国粹、融汇新知”有关。其次,南开大学的国文卷有三大题,作文、文言文和常识都有涉及,也是较有难度的。北大本科、唐山大学(全称应为交通部唐山大学,也曾称为唐山交通大学)、复旦商学院本科以及大同大学的国文考试仅有作文一题,题量和难度都较小。比较而言,唐山大学的作文题出自《论语》,尚可称典雅和有难度,而复旦的作文题目给人的印象则不免过于简单、随意。
1937年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联考之前,学生发现各校试题难易不一,其中比较难的考试,知识要求“溢出高中课程之范围”。1938年首次国立院校统一招生,虽然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命题及评分标准的规定》,要求命题以高中课程标准为限,命题内容以教育部审定的通用教材为依据。各科试题数目,应以一般考生能于规定时间内完卷为准。各科命题,不宜空泛或偏重记忆,较难者与较易者约各占25%,难易适中者约占50%。但由于考题由各招生区自行负责,而这些规定又缺少操作性,标准掌握常随命题者的理解而定,因此各招生区的试卷难易不一,考试成绩缺乏可比性,给教育部按考试成绩确定录取标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考生的切身体验为理解各校招生考试的难易提供了生动的佐证。1946年贵阳清华中学校刊刊登了多位同学在上海等地投考大学的体会。一位参加了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和暨南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说:“清华与交大都可说是绝望,没有一科满意的”,“厦大我有十分的把握。数学考一百分,理化也不错”,“暨南的数学又是全对,理化都是一堆小学生的试题。就连他们最难的‘算题’也是‘十八开的金子含纯金百分之几?’这些题目是不是应该得个八九十分?”“暨南英文作文题目是‘A Happiest Day in My Life’,这是我在贵阳猜过的,并且做了一篇背熟”。另一位考生说:“交大是上周考的,题目大概是所有大学中最难的,投考的清华校友们,无一人有绝对把握,我们考管理的,以国英算三科最难,譬如我的英文,有一题英翻中(二十五分)一句都看不懂,结果一个中文都翻不出来。”甚至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承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考试比清华难,“如沪上交通大学,因为难考,每年虽设有几名备取,据云历来备取生皆很少有传补到的希望,良以取之不易,皆不舍得轻易弃去也。即本校理工学院的同学,当亦颇多人有此经验,自己是考上清华而交大落第者,若是也取了交大时,必将进交大而不进清华(甚有在清华读了一年犹自愿再考交大一年级者,论清华设备之周与费用之轻,交大固皆不如也)”。总而言之,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招考难度最大,其次是教会学校,私立大学要简单不少。考试之难,又往往是建立在考试内容超越一般中学教材之上,包括英文、科学等学科皆如此。这种特定门槛的存在,实际上造成了大都市和少数名牌中学的学生更容易赢得考试竞争。比如上海交大长期和南洋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和浦东中学等沪上著名中学保持密切关系,其招生往往是按照这些学校的教学要求来设计考题。这些学校的学生要学习“Duff的物理学,学微积分以及Smith的高等化学”等美国大学一、二年级课程,还要学习高等代数、球面几何、化学和物理试验等课程,学习的难度和深度远超一般中学。1920年代,上海中学的理化教学要求超过部颁标准43.75%,数学超过56.25%,国文教学要超过76.92%,外语教学要超过100%以上。笔者曾对民国上海8所大学学生的毕业中学进行分析,发现8所大学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毕业于上海本地中学,外地学生比例很低。1939年上海交大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国立院校统一招生,这本可提升外地学生进入交大的机会。但交大发现这批新生部分跟不上本校教学要求,需开设暑假学校补习。次年教育部批准上海各校可自行招生,交大随即退出统一招考。针对清华学生群体的研究也发现,上海考区的学生在数学、理化等科目上远超其他各区,国文程度仅次于北平,排第二;考虑到上海考取学生未必都毕业于上海本地的中学,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清华考生中,来自上海各公私立中学的考生“成绩更为优越”,录取率居第一。因此,民国招生考试中不同学校的知识门槛有差异,差异的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对地域和家庭经济文化的要求。
6. 2019最后一天你的感慨是什么?
一不小心,就到了2019年最后一天了,2019年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走过很多很多地方,认识很多重要的朋友,经历过很多的磨练,我们都在不停前进不停成长,在这最后一天小小的许个愿,希望明年会更好!
7. 吴邦宪简介?
吴邦宪,是中国政治家、经济学家,曾任全国政协主席、国务委员等职务,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吴邦宪于1938年出生在安徽省宿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79年,他作为国家经委专家,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定和推动工作。1980年,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3年起,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1993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13年,他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在此期间,他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涵养人才、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邦宪主张“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强调中国要根据国情和民意,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他在实践中力推“三大机制”,即民主、法制和透明化机制建设。他致力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